放映時間發生衝突,請檢查其他同時段場次
本場次已過期
移除片單
競賽獎項
  • 台北電影獎
  • 國際新導演競賽
  • 卓越貢獻獎
  • 會外賽

台北電影獎

前往報名
簡介
2025報名簡章
入圍名單
得獎名單
初選評審
複選與決選評審
前往報名
劇情長片
紀錄片
短片
動畫片
  • 林香伶

    北藝大電影研究所畢業。2017年以電視電影《最後的詩句》入圍釜山影展新浪潮競賽單元;2022年監製電影《查無此心》,獲國內外影展肯定,亦成功藉由國際平台拓展至多國觀眾。近年以製片身份參與《誰先愛上他》、《緝魂》、《少男少女》、《莎莉》等多部電影,在國內外影展獲得好評。參與影集作品《誰是被害者》、《人選之人-造浪者》獲第58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獎;《用九柑仔店》獲第55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

  • 張士達

    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碩士,台灣媒體工作者、影評人,陸續於《中國時報》、《評論在天下》、《報導者》等媒體專欄撰寫影人專訪及電影評論,曾任金馬獎、台北電影獎及國際新導演競賽、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國家文藝獎等獎項評審。近年亦從事影視策畫及劇本開發,參與作品包括《返校》、《主管再見》等,曾任職影一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及一種態度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 許立達

    導演、編劇,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碩士。2011年,短片作品《背影》獲金穗獎「優等學生作品獎」、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展「亞洲最佳學生作品獎」、日本賞等國際獎項。2017年,電視電影《告別》獲第52屆金鐘迷你劇集導演、編劇、電視電影獎。2023年,完成首部電影作品《少男少女》,入選釜山影展及慕尼黑影展,及入圍金馬獎,台北電影節。

  • 傅孟柏

    演員,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2016年演出《一代新兵八極少年》開始訓練八極拳,並首次入圍金鐘獎戲劇類節目最佳男主角。2017年以電視電影《最後的詩句》榮獲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男主角。2018年以電影《范保德》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2019年出演古裝劇《成化十四年》,展現精湛武打實力。2023年以電影《本日公休》榮獲第25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男配角,並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 黃綺琳

    香港導演、編劇、作詞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藝術碩士畢業,主修電影製作。編劇作品包括香港電影《猛鬼3寶》、劇集《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歎息橋》、《島嶼協奏曲》等。曾以首部劇情長片《金都》獲得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憑第二部劇情長片《填詞L》入圍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並以填詞人身份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 朱詩倩

    監製、製片、紀錄片導演,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金穗獎評審,現為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負責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長年專注紀錄片創作,以女性視角探討不同生命階段的困境。 代表作品包括《兩個女生》、《暑假》、《飄浪之女》、《紀念日》、《新宿驛,東口以東》、《親愛的,你好嗎》、《海星女孩》、《非法母親》、《擒慾女王》等,屢獲國內外影展獎項,並多次入選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及金馬國際影展觀摩影片。

  • 李香秀

    獨立電影工作者,美國天普大學電影與多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退休副教授。主要紀錄片作品《消失的王國-拱樂社》於台灣2000年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獲得亞洲電影促進獎評審特別推薦獎;《南方澳海洋紀事》為2004年金馬獎紀錄片競賽最佳紀錄片;《黑熊森林》獲得2017年桃園電影節台灣獎首獎。

  • 林木材

    曾走訪多個國際影展並擔任評審,如鹿特丹國際影展、雪菲爾國際紀錄片影展、ONE WORLD國際人權影展等等,並完成短片《自由廣場》與著作《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現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研究策展處處長,同時也是《Fa電影欣賞》雜誌主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與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選片顧問。

  • 郭力昕

    影像文化評論者,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媒體與傳播系博士,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曾任台港中各類電影節之競賽評審。著作包括《書寫攝影:相片的文本與文化》(1998)、《再寫攝影》(2013)、《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2014)、《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2018)等。

  • 陳志漢

    專責紀錄片導演及攝影職務,作品多以生命議題為主。2008年和吳汰紝導演一同創立「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並於2009年推出《尋情歷險記》,入選多項國內外影展;2013年發表紀錄短片《My Father, My Mother》,於阿拉伯半島電視台播出,成為台灣首位和該台合作之導演,2017年完成首部記錄長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並榮獲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之最具國際潛力獎。

  • 王莉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系碩士,主修編劇。曾任電視台企劃、旅遊叢書撰稿人,之後專職影劇編劇。曾以《三十秒過後》、《搖滾保姆》、《曉之春》三度入圍金鐘獎第44、45、49屆最佳迷你劇集劇本獎。電影《翻滾吧!阿信》入圍第48屆金馬獎最佳原著編劇獎。電影作品《翻滾吧!阿信》、《強大的皮卡丘》分別獲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佳作與特優獎。2018年以《引爆點》獲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首獎。2020《神之鄉》獲電視劇本獎入圍。最新聯合編劇作品為2025電影《夜校女生》。

  • 夏于喬

    演員、編劇、插畫家、主持人,活躍於電影、電視、舞台劇及短片領域。 2024年以《小雁與吳愛麗》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2023年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梅莉》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2011年憑《型男大主廚》榮獲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獎。電影作品:《小雁與吳愛麗》、《女優,摔吧》、《灼人秘密》、《粽邪》、《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總鋪師》,電視劇作品:《愛愛內含光》、《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梅莉》、《台北女子圖鑑》、《噬罪者》,以及短片《失去》。

  • 許智彥

    以拍攝蛋堡、熱狗、李英宏等嘻哈歌手音樂錄影帶聞名,影像風格多元,擅於掌握影片節奏及細膩的情感敘事。2018年起,與知名編劇徐譽庭合作拍攝《誰先愛上他的》、《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轉往劇情長片、紀錄片和VR短片製作。近年專注於劇本開發,再度與徐譽庭聯合編寫影集劇本《抓隻蝴蝶到夢裡》,另開發電影劇本《嘻哈糶手》雙雙入選金馬創投。

  • 練建宏

    編劇與導演。作品包括短片《毛毛雨》、《小孩不在家》、劇情長片《莎莉》與劇集《彈一場完美戀愛》。作品風格幽默清新,曾以《莎莉》獲得大阪亞洲電影節最佳潛力創作者獎。

  • 盧謹明

    長年旅居英國的影像創作者,現為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助理教授,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並取得碩博士學位。創作關注「家」與「非家」的界線與陌生感。短片《月球人》獲2015年阿姆斯特丹影展最佳奇幻獎,首部劇情長片《接線員》描寫英國非法按摩院中亞裔女性移工的處境,探討女性身分與跨文化議題,獲美國亞美影展新銳導演獎、俄國索契影展最佳劇情片、日本熱海影展最佳影片,劇本亦獲台灣優良電影「劇本優等獎」。曾任日本愛媛國際影展與英國獨立電影獎評審,致力以多元視角呈現女性敘事與文化觀察。

  • 邱立偉

    動畫導演。作品多次於國內外影展獲獎與展出,包括以動畫影集《小太陽》、《小貓巴克里》、《觀測站少年》以及《未來宅急便》分別獲得2010、2012、2015與2021年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動畫短片《城殤》與《遺忘的寶藏》獲得25屆與30屆金穗獎最佳動畫片;《窗邊的星星》提名41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小貓巴克里》提名54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八戒》獲得60屆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

  • 陳秋苓

    動畫導演、插畫家。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以手繪風格與細膩視角探索視覺敘事的詩意與奇想。創作涵蓋影視、廣告與出版領域。動畫短片《彼岸》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獎,《單人遊戲》入選加拿大Ottawa、克羅埃西亞Zagreb等國際動畫影展。目前持續投入個人圖像與動畫創作。

  • 謝珮雯

    台灣動畫導演,擅長油彩動畫與2D領域,曾以《腦內風景》入選法國安錫動畫影展,且獲得金穗獎、南方影展最佳動畫;以《方向》奪下高雄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監製作品《當 一個人》曾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

複選評審
決選評審
  • 王子維

    台灣資深製片人,擅長融合類型創作與社會議題。曾參與電影《狂徒》、《逐風少年》、《甜蜜殺機》、《命運化妝師》等。轉戰電視劇後,製作《神仙谷事件》、《落日》等作品,以獨特題材引發討論,並以《落日》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最新作品為以咖啡職人文化為題的《歡迎光臨二代咖啡》。

  • 邱立偉

    動畫導演。作品多次於國內外影展獲獎與展出,包括以動畫影集《小太陽》、《小貓巴克里》、《觀測站少年》以及《未來宅急便》分別獲得2010、2012、2015與2021年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動畫短片《城殤》與《遺忘的寶藏》獲得25屆與30屆金穗獎最佳動畫片;《窗邊的星星》提名41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小貓巴克里》提名54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八戒》獲得60屆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

  • 侯季然

    2005年以電影《我的747》及紀錄片《台灣黑電影》獲得國內外影展關注。2010年劇情長片《有一天》入選柏林影展;2014年《書店裡的影像詩》開創網路紀錄短片風潮;2015年以 MV《不一樣又怎樣》及記錄葉永鋕母親的《玫瑰少年》,成為倡議台灣性別平權之重要作品。首部影像作品《星塵 15749001》獲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劇情長片《南方小羊牧場》奪下蒙特婁奇幻影展最佳導演獎;《台北工廠II》之〈顫慄〉獲得台灣酷兒影展首獎。其他重要作品包括:紀錄短片《四十年》及《派娜娜:傳奇女伶高菊花》等。

  • 柯佳嬿

    2005年因演出周杰倫MV〈楓〉出道,隔年參與首部電影《一年之初》。多次以電影入選台北電影節,包括《艋舺》中的性工作者、《血觀音》的冷血角色,以及《目擊者》中的神祕受害者,展現多樣演技。戲劇方面,2016年以《必娶女人》獲金鐘女主角獎,2020年憑《想見你》再度獲獎;2022年參與Netflix影集《媽,別鬧了!》展現喜劇魅力;2023年在《模仿犯》中演出犯罪心理師。除演員身分外,也擅長寫作,2021年推出首本散文《再見少女》,入圍誠品職人大賞。

  • 柯震東

    2011年以校園愛情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出道,榮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2015年赴泰緬拍攝電影《再見瓦城》,並首次入圍2016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2021年以《月老》榮獲2022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作品《金錢男孩》再次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2022年轉戰導演,首部執導長片《黑的教育》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同時也參演數部劇集,其中以《不夠善良的我們》榮獲2024年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

  • 胡序嵩

    專長劇情長片、短片、紀錄片及電視電影之聲音設計與製作統籌,2009年創立尚雅藝術有限公司,作品包含國際影展片,商業電影,影集,獲得多方面肯定,並於2019年以電影《狂徒》入圍第 56屆金馬獎最佳音效、2023年 以紀錄片《何處是我家》入圍第 58屆金鐘獎最佳音效、2023年以電影《小曉》入圍第 60屆金馬獎最佳音效。

  • 夏紹虞

    影像工作者,擅長電影攝影、美術。早年以廣告、動畫美術馳名,而後踏入電影圈,曾擔任《愛你愛我》、《藍色大門》、《六號出口》、《行動代號:孫中山》等片美術指導,後任多部電影攝影指導,包含:《翻滾吧!阿信》、《甜.祕密》、《明天記得愛上我》等。2022年則以《不想一個人》奪下台北電影獎最佳攝影。曾於2007年執導短片《酒店小姐家的麻將派對》,入選鹿特丹、克萊蒙費宏等影展之短片競賽單元,更獲得金穗獎最佳導演獎。

  • 董彥秀

    電影造型師,從事整體造型工作近20年,並創立黑禮帽西服逾11年。作品見於電影、動態廣告、平面廣告及唱片等;2022年擔任台北電影節非常新人造型指導。以電影《怪胎》獲得第23屆台北電影節最佳造型設計獎、《咒》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

  • 劉梓潔

    作家、編劇。以《父後七日》獲201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與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重要編劇作品有電影《莎莉》(與練建宏合編)、《癡情男子漢》(與林宇辰、連奕琦合編),並擔任電視劇《徵婚啟事》、《滾石愛情故事》、《生死接線員》編劇統籌。文學方面,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著有《親愛的小孩》、《遇見》、《希望你也在這裡》、《化城》等。

  • 蔡健雅

    新加坡知名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戲劇配樂等。曾以專輯《雙棲動物》、《Goodbye & Hello》、《說到愛》和《DEPART》4度獲得金曲獎最佳華語女歌手獎,為該獎項紀錄保持人;憑藉《Goodbye & Hello》獲得第19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2022年以《DEPART》獲得第33屆金曲獎年度專輯獎、最佳華語專輯獎和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曾多次製作及演唱《逆光飛翔》、《賭城風雲II》、《悟空傳》等電影主題曲及插曲,近年參與戲劇《不夠善良的我們》,製作戲劇配樂與原創歌曲,以此獲得第59屆金鐘獎戲劇類原創歌曲獎、第6屆亞洲內容大獎亞洲內容大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 蘇珮儀

    剪輯師,作品內容類型多元豐富,參與剪輯作品包含《賽德克.巴萊》、《KANO》、《軍中樂園》、《BIG》。曾以《無聲》入圍金馬獎及台北電影獎最佳剪輯;以《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剪輯;以《八尺門的辯護人》、《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2》、《四樓的天堂》多次入圍金鐘獎戲劇類節目剪輯獎。

  • 張之亮(評審團主席)

    香港電影著名的導演和製片人。入行初期曾參與《最佳拍檔》和《僵屍先生》等經典作品,1986年執導電影《中國最後一個太監》開啟導演之路。作品以刻畫人性與社會議題著稱,曾以《籠民》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並以《飛越黃昏》、《籠民》兩度奪下金像獎最佳編劇,其餘重要作品包含:《自梳》、《墨攻》等。

  • 張吉安

    馬來西亞導演與編劇,身兼廣播及社區藝術工作者。2020年,首部長片《南巫》獲第57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及亞洲電影奈派克獎。2023年,第2部長片《五月雪》入選第80屆威尼斯國際影展平行單元,並獲「電影藝術特別表揚獎」,同年獲第60屆金馬獎9項提名,並於2024年獲第4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火鳥大獎最佳電影」。第3部作品《搖籃凡世》入選第37屆東京國際影展。新作《地母》後製中。

百萬首獎
大風之島
百萬首獎
大風之島
雅科星文創有限公司、木林電影有限公司、Moolin Production、Wide Production、Gurigura Films
最佳劇情長片
小雁與吳愛麗
無事股份有限公司、高雄人、老斑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寬攝影器材有限公司、墨緹影業、台灣白令電影有限公司
最佳紀錄片
大風之島
雅科星文創有限公司、木林電影有限公司、Moolin Production、Wide Production、Gurigura Films
最佳短片
A面:我的一天
温景輝
最佳動畫片
風的前奏
黃小珊、咕唧設計有限公司、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最佳導演
徐漢強《鬼才之道》
徐漢強
最佳編劇
林書宇《小雁與吳愛麗》
林書宇
最佳男主角
萬洛.隆甘迦《白衣蒼狗》
萬洛.隆甘迦
最佳女主角
高伊玲《我家的事》
高伊玲
最佳男配角
李康生《默視錄》
李康生
最佳女配角
楊貴媚《小雁與吳愛麗》
楊貴媚
最佳新演員
梁湘華《破浪男女》
梁湘華
最佳攝影
米卡埃爾.卡普隆《白衣蒼狗》
米卡埃爾.卡普隆
最佳剪輯
秦岳志《大風之島》
秦岳志
最佳配樂
福多瑪《默視錄》
福多瑪
最佳美術設計
張軼峰《河鰻》
張軼峰
最佳造型設計
鄧莉棋《角頭—大橋頭》
鄧莉棋
最佳聲音設計
高偉晏、林廷琍、陳灉《白衣蒼狗》
高偉晏、林廷琍、陳灉
最佳視覺效果
郭憲聰、邱俊毅《鬼才之道》
郭憲聰、邱俊毅
傑出技術
動作指導:黃泰維《鬼才之道》
黃泰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