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時間發生衝突,請檢查其他同時段場次
本場次已過期
移除片單
產業推廣
  • 非常演員
  • 非常新人
  • 電影正發生
  • 新導演長片工作坊

2019非常新人

跨界電影、電視、劇場10位新秀 聚焦台灣表演力

台北電影節在每年夏天透過影展與競賽的舉辦,成為聚集國內外電影工作者的盛會,並創造一個平台讓電影產業中的彼此有交流進而產生合作的機會,實際對於產業產生助益。今年首度推出全新企劃「2019非常新人」,邀請來自電影、電視、劇場圈極具潛力的台灣十位演員一同參與影展,透過影展的力量將優秀人才介紹給電影工作者與觀眾。總監李亞梅表示,扶植演員是刻不容緩的事,台北電影節扮演交流平台,讓影視工作者和對表演充滿熱情的演員有更多互相認識的機會,進而幫助產業更為活絡。

台北電影節邀請十位「2019非常新人」包括《我們與惡的距離》李大芝一角廣為人知的金鐘新人得主陳妤;以《天黑請閉眼》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的孫可芳;曾以《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入圍金鐘獎的宋柏緯;演出《5月一號》嶄露頭角的氣質女星程予希;橫跨劇場與電影,目前擔任兩廳院短期駐館藝術家的王安琪;參與眾多MV演出,近期演出電視劇《噬罪者》備受矚目的林子熙;以出道作《幸福城市》三度入圍最佳新人的謝章穎;與眾多兩岸明星合作演出的蕭傳勳;演歌雙棲暖男管麟;爆發力十足,劇場經驗豐厚的王肇陽。

台北電影節總監李亞梅指出,今年推出「2019非常新人」企劃,是因為觀察到台灣影視產業演員斷層、人才外流嚴重,因而萌生這個想法。「非常新人」指的是非一般常見的新人,這些演員或許是各領域中的佼佼者,不過面對一般大眾還是缺少被看見的機會。李亞梅說:「我認為扶植新人是刻不容緩的事。台北電影節要匯集資源,扮演交流平台的角色,讓影視產業和對影視表演有熱情的演員能夠有互相認識的機會,進而幫助整個產業更為活絡。」

「2019非常新人」為演員量身打造一系列規劃,不但讓演員們搶先觀賞台北電影節種類多元的強打電影,擴大觀影經驗與見識涵養,更在影展期間邀請「2019非常新人」擔任電影引言人,向全場觀眾推薦電影,同時增加被觀眾認識、曝光的機會。除此之外,也會邀請演員出席台北電影節各式各樣如開閉幕片、酒會、頒獎典禮等的大小活動,深入業界爭取各種曝光。李亞梅強調,從今年開始做,希望未來每年都能推出「非常新人」,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新面孔與觀眾見面。
他們並非一般常見的新人,是銀幕裡不容忽視的新星;台北電影節看見了,你也應該看見。
孫可芳

為什麼世界需要存在「表演」?從演員孫可芳(綽號小豆)的回覆中,或許能得到一些解答:正因人很難真正了解自我,所以透過表演──讓不論是演戲的人或看戲的人,都能從中窺得自己不同的面貌,甚至是潛意識中不願面對的課題,慢慢去接受,從中得到療癒後,再學習放下。看來嚴肅,但我們不需要把表演這件事想得太有距離感,這不過是一種態度。就像小豆上工時既端正又專注,收工後,蹦蹦跳跳問工作人員「等一下要吃什麼?」她大笑,她嚴謹,懂得在做自己的同時,也完成該做的事;總將自己當新人謙卑努力,並以此等尊重去觸碰對手及觀眾的心。
管麟

生命總由許多無法預期的時刻組成,即便再怎麼計畫縝密,也有百密一疏之時,這時候該怎麼辦?或許嘗試放開心胸,接受每一個沒有預期的驚喜,才是過日子的最好方式。這是電影《阿甘正傳》教演員管麟的事。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阿甘正傳》一句經典台詞,讓管麟自小謹記至今,也是他從爸爸那裡學到的第一句英文,如今成為他看待表演機會的思考哲學。只要設定好目標,不論苦甜,都是過程,他擁抱一切,期待踏上自己的表演大道。
林子熙

演員林子熙一出現,她帶點冷冽、空靈的氣質瞬即暈染攝影棚,原以為會有些距離感,沒想到,當說中她的想法,她會開心比畫、大笑,一連說好幾個「對!」;談起喜歡的電影,會立刻哽咽、落淚得讓我們措手不及,真性情表露無遺。這都是表演惹的禍。她說,因為表演,她變得更柔軟,不再追求非黑即白,開始相信有灰色地帶的存在。放下絕對的銳氣後,便有了空間孕育豐沛的情感;舞蹈、設計的經歷全化作養分,灑在這個空間內,讓名為表演的種子,長出更屬於林子熙的姿態。
王肇陽

就像附近早餐店會投以燦爛笑容問候「早安!今天要吃什麼?」的大哥哥,和演員王肇陽聊天的短短40分鐘,他的輕柔語調和表情,足以引你走入春日微風。啊!他還真的是早午餐店員工!他告訴我們,表演哪,就像手沖咖啡,絲毫急不得,只有深深的品味,才能理解箇中滋味。1986年出生的他,自國二第一次接觸綠光劇團《人間條件 I 》,便對表演著迷,下定決心往當演員前進,如今,就算已有多年舞台劇表演經驗,他說,一樣,需得繼續琢磨。
程予希

自高中時期便半工半讀的程予希,發現自己不適合一成不變的工作。當遇上「表演」,她因此清楚地知道,這就是她想要的!有趣的是,她和「表演」就像一對歡喜冤家。初見時,她並不喜歡它,覺得表演中的等待很浪費時間。幾經相處後,才發現它如同契合的靈魂伴侶。因為表演,她開始正視且接納自己的不那麼完美;因為表演,她願意挑戰過去不敢嘗試的;因為表演,她想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宋柏緯

在一個空間裡,總會有那種默默在一旁不發一語,但你很難不注意到他,你也知道他都有在注意大家的人。他很容易專注在自己的世界;他當然也會焦慮自己的無法融入,但某種程度又有點享受這股邊角。如同演員宋柏緯。木訥地微鞠躬後坐下,起初回答問題實在慢哪,幾度讓人以為時間被按了暫停;但當打開他愛的音樂話題,明顯地語調變得輕快,眼神也亮了起來,彷彿被打通任督二脈,紳士地侃侃而談對表演的理解、對資訊的消化。
蕭傳勳

若距離成功只差臨門一腳,最後卻因外在因素功虧一簣,你願意捲土重來,繼續咬牙堅持下去嗎?演員蕭傳勳說,他非常願意。即便面臨許多挫折,他仍熱愛表演,已經把它放入生命,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塊。看上去清瘦的他,潛藏著難以預測的力量。他喜歡武術、格鬥,也受過訓練;講求俐落,如同受訪時的回覆總是簡單明瞭,沒有過多的包裝。他想用最直接的方式──作品,讓觀眾感受他的本質與魅力。
陳妤

如果不當演員,現在的陳妤會是什麼樣子?不同於常見的職業,高中的陳妤立志以「做煙火」為業,她說,人只要看到煙火,就會像小朋友看到玩具一樣開心、滿足,那樣的心情不分男女老少,這也是現在作為表演藝術者的她所追求的──給人希望的感覺。從《戀愛沙塵暴》到《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到三年的時間,陳妤用實力讓大家見識到新人的無限潛力。許多演員就在等個完整的角色來展現自己,因此,陳妤直說自己是幸運;但在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前,也得準備好本錢,才能抓準機會。她認真記錄每次的表演經驗、觀摩他人的表演,就像她的社群帳號總以 “explorer"(探險者/探索者)為名,她研究出一套「老陳邏輯」,要讓觀眾隨時再見她的魅力。
王安琪

遠遠看到王安琪,霎時有點距離感,或許因為知道她有相當豐富的劇場經驗,渾身盡是一股隱而未爆的能量。當跟她的距離只剩下60公分,不免暗自莞爾,就是個水做的女人啊!對愛抱有期望、對眼前一切篤定而熱衷,想笑就笑到往後倒,感人便摀嘴欲泣。活躍於舞台劇十餘年,2010年自電影《父後七日》開始接觸影像表演,她坦言,自己在影像上就是個鐵錚錚的新人。希望這個機會能成為某種宣示,讓「王安琪」在螢幕上頭多被運用、被看見。
謝章穎

20歲,其他人正在大學自在戀愛、玩社團,還有一絲游移未來到底要做什麼的權力,他已經在築夢而逐夢。謝章穎,對談時依舊像個調皮稚嫩的孩子,在鏡頭前卻足以是一枚天才,夠聰明,能細膩,亦能爆發。憑電影《幸福城市》三度入圍最佳新演員,即將再叩關2019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
圖文提供為 @拍手Clap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