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時間發生衝突,請檢查其他同時段場次
本場次已過期
移除片單
產業推廣
  • 非常演員
  • 非常新人
  • 電影正發生
  • 新導演長片工作坊

2021非常新人

引介新銳 連結產業 2021台北電影節非常新人登場
全新企劃「演員工作坊」培育影壇新秀

 
台北電影節自2019年開始推出「非常新人」企畫,每年引薦在外型和表演上具有明星特質與潛力的新秀,由影展扮演平台向觀眾介紹,也讓影視產業和演員能夠有互相接觸、合作的機會。今年台北電影節擴大並深化籌辦「2021非常新人」,不但首度公開對外招募並遴選,更特別策畫「演員工作坊」系列培訓課程,邀集影視界的講師及導演、演員親自授課,幫助新人們持續精進。受到疫情影響,台北電影節將延期至9月23日至10月7日舉行,10位非常新人也在社群串連,呼籲大家做好防疫工作,期待在影展相見的時刻。
 
「2021非常新人」自一月首度公開對外招募,短短一個月就收到236件報名,經過監製李烈、演員陸弈靜、導演林書宇、導演連奕琦、導演傅天余、藝人經紀陳秀卿、選角指導游惠雯等7位業界專業人士參與評審,從主演電影劇情長片未超過三部的演員中,選出10位非常新人,包括:以《誰是被害者》獲頒金鐘獎戲劇節目最具潛力新人獎的李沐;憑藉《青苔》榮膺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新進演員獎的盧以恩;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嶄露頭角的劉修甫;演出《翻牆的記憶》、《HIStory3—那一天》走紅的宋偉恩;在短片《伏魔殿》展現強大爆發力的林幻夢露;參演今年台北電影獎入圍最佳短片《軟弱的梨》的吳翰林;近期主演電影《艾莉絲旅館》、《高山上的熱氣球》的陸夏;在《返校》影集中表現亮眼的韓寧、黃冠智;演出電影《該死的阿修羅》的潘綱大。
 
為了深化「非常新人」培育影壇新秀的理念,本屆台北電影節將於下半年特別規劃「演員工作坊」,邀集易智言、林微弋、洪昰顥、閻柔怡、盧淑芬、馬汀‧霍勒吉(Martijn Hullegie)等擔任講師,為演員提供理解影視表演的精彩課程,內容包括演員基礎素養、表演技巧與聲音訓練、影視劇本判讀與造型美學等,演員林心如與游安順、導演連奕琦也將親身與學員們座談、分享經驗。期許為台灣影視產業培養基礎扎實,潛力無窮的閃亮之星。
 
為了呈現「非常新人」獨一無二的面貌,今年影展特別邀請去年以《江湖無難事》拿下台北電影獎最佳造型設計獎的施筱柔統籌形象,由攝影師林科呈拍攝形象照,呈現10位演員獨特的明星特質與個人魅力。此外,「2021非常新人」為新秀們量身規劃系列活動,除了出席台北電影節影展期間的大小活動,藉此深入業界爭取各種曝光,也將邀請擔任影展期間的電影引言人,透過表演者的角度切入故事,再向全場影迷介紹電影,訓練台風之餘,也增加被觀眾看見的機會。
他們並非一般常見的新人,是銀幕裡不容忽視的新星;台北電影節看見了,你也應該看見。
——十位非常新人 x 看見銀幕中的自己——
場燈漸暗,觀眾看著銀幕上的演員,因此沉浸於電影的魔幻;那麼演員看著銀幕中的自己,感受又是什麼?
韓寧

「一開始非常不習慣,想遮著一隻眼睛看、看自己的表演、看自己成為另外一個人,很難用單純、客觀的角度觀賞,總會害羞或不自主地開始評價自己。」


演員、模特兒、舞蹈家,主演劇集《返校》外,曾參與多部廣告、短片、MV、劇場舞蹈演出,更曾為桂綸鎂汽車形象廣告設計舞蹈。
黃冠智

「第一次看到作品時,腦中第一個想法是『哇!是我欸!』,感覺自己正朝著夢想前進。隨著每個角色、每個階段的狀態不同,再看到銀幕中的自己,不禁會想『銀幕裡那個人,真的是我嗎?』、『我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其實到現在我都還在摸索,只知道透過每一次與角色共處,發現自己更多不同的面向,跟著角色經歷、感受、成長,是非常美妙且幸福的事。」


拍攝茄子蛋樂團MV《浪子回頭》出道,主演告五人樂團MV《紅Love》並獲第31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主演劇集《返校》、客串演出劇集《妖怪人間》、迷你劇集《風中浮沉的花蕊》等。
陸夏

「救命!我不敢看!我想看!可是我不敢看!啊!嗯⋯⋯我這邊的表演夠嗎?總覺得可以做更好,嗯⋯⋯必須加油。感謝導演與剪接,攝影把我拍得好美、光好漂亮,美術好好,沒有他們我該怎麼辦。我要瘋掉了我快不行了我不能看了我覺得我不夠好可是還是想繼續下去啊我必須正視這一切才會進步。」


演員、模特兒。主演之台日合製電影作品《艾莉絲旅館》入選第16屆大阪亞洲電影節競賽單元、台灣電影《高山上的熱氣球》則預計於2021年下半年上映。
盧以恩

「我的天,那個胖女生是誰?鏡頭放大效果真的好可怕!驚嚇過後看著角色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好陌生。內心情緒很奇妙,思考著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還有無數的惋惜『啊~這個鏡頭當時如果這樣那樣,就會更完美了。』」

以電視電影《青苔》獲第53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新進演員獎。近期作品有劇集《天橋上的魔術師》、網路劇《76號恐怖書店之恐懼罐頭-捉迷藏》。參演劇集《神之鄉》、《四樓的天堂》,以及文化部輔導金短片《班遊》、《鍵盤俠》等皆預計於2021下半年上映。
吳翰林

「第一次在銀幕上看見自己,是大學時期的導演練習短片《我的家人》,我飾演自己、媽媽飾演媽媽,是虛構又真實的家庭電影。與家人一起坐在學校的電影院裡觀影,是印象最深刻、同時也令我想起何以鍾愛電影的經驗:電影取自經驗裡的感受與觸動,透過音畫捕捉、拼湊或再現而成為一種虛構,然後我們觀看,再度成為眾人心中的片刻真實。看著銀幕裡的自己、母親、我的家,真實轉化成電影,而電影再度讓我感到真實,原來這就是電影的魔力,也是我認識電影的一個開端。」


電影系畢業。曾演出多部電影短片與電視劇,主演短片《拉格朗日什麼辦法》入選高雄電影節、金穗獎等影展;文化部輔導金短片《軟弱的梨》入選第23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
劉修甫

「我記得當時根本無法觀賞整部電影,不但一直想起拍攝現場的事,甚至不敢在這麼大的銀幕上看自己的表演,時常想躲到椅子底下。這是一個非常奇妙、有點像是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己的感覺。」

以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入圍第54屆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新進演員獎。近期演出作品有電影《複身犯》、短片《ME》、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及《腦波小姐》等。
林幻夢露

「第一次看到自己在銀幕上,第一個念頭是『媽我上大銀幕欸』、『阿嬤我上大銀幕了』,接著像是首次聽到自己的錄音一樣,起雞皮疙瘩,怎麼樣都無法習慣,比起看著其他人都要覺得陌生,好像很難客觀地看待自己,特別挑剔,不可原諒!眼睛閉上就沒事了,但我是不會放過自己喇。」


主演短片《伏魔殿》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短片,其他演出作品包括短片《絕對領域》、電視電影《不死三振》、劇集《妖怪人間》等。
李沐

「第一次在銀幕上看見自己,覺得非常不習慣,有一種害羞到想哭的感覺,同時也非常開心,是很奇妙的時刻。銀幕讓人變得很赤裸,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被看得好清楚,忽然也感到有點害怕。」


以《誰是被害者》獲得第55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具潛力新人獎、入圍第25屆釜山影展最佳新進女演員、入圍 2020亞洲影藝獎最佳女配角。近期主演電影作品有《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青春弒戀》、電視電影《我叫梁山伯》等。
宋偉恩

「在螢幕裡,我戴過不同的角色面具;在銀幕裡,我也是張沒有任何符號與標籤的白紙,第一次在鏡頭畫面裡看見自己,是那麼地不自在,很想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坑。我會無止盡地放大每個細微的不足,就像自己身兼選秀節目的選手與評審一般,一次又一次的主觀評斷與修正,並在這段旅程裡追尋著自信與每次的精準。」


以劇集《翻牆的記憶》入圍53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參與多部劇集演出,包括《俗女養成記》、《粉紅色時光》、《90後的我們》、《姊的時代》、網路劇《那一天》等。
潘綱大

「第一次在銀幕上看見自己,我記得我演得極差,幾乎讓我想放棄表演。哭戲時哭不出來、也找不到情緒,渾身都不自在⋯⋯甚至現在回想起當時拍片現場的種種,自己與其他演員的差距,說真的滿殘酷的。『與大家在看同一個銀幕看自己,在電影院裡真是無處可逃啊。』自那之後,我也對自己說『自信些、負責些、堅強些,不過就是把身、心靈都借給別人而已,沒那麼複雜的。』」


參演作品包括短片《獨攀者》、《拉格朗日什麼辦法》,劇集《影匿人生-蓮》、電視電影《風中浮沉的花蕊》、《人生清理員》等。主演電影作品《該死的阿修羅》、《一杯熱奶茶的等待》、短片《台北過手無暝無日》等,皆預計於2022年上映。
台北電影節今年榮幸邀請到台北電影獎造型設計得主施筱柔,攜手打造2021非常新人形象,發掘十位演員難以忽視的獨特氣質。 
造型
Stylist
化妝
Makeup Artist
髮型
Hair Stylist
攝影
Photographer
施筱柔 Lore Shih 魏依騰 Howard Wai 黃勝瑜 Sonny 林科呈 LIN Ko-cheng
Assistant 
陳怡如 Emma Chen
鄭宛甄 CHENG Wan-Chen
Assistant
李玟昀 Winnie Lee
鄭崨 Jacy Assistant
陳宥駱 CHEN Yu-lo
陳冠凱 CHEN Kuan-kai
2021非常新人評審團
  • 李烈

    曾為台灣知名演員,2008年在台灣電影谷底之際投身電影監製工作,首部監製作品《囧男孩》成為台灣電影復興的重要代表作,2010年以《艋舺》讓台片重回睽違已久的賀歲檔期並創下佳績。監製作品包括《翻滾吧!阿信》、《明天記得愛上我》、《總舖師》、《行動代號:孫中山》、《青田街一號》、《健忘村》、《返校》、《消失的情人節》、《廢棄之城》。曾獲2010年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及2011年總統文化獎創意獎。

  • 陸弈靜

    台灣女演員。以電影《你那邊幾點》、《深海》、《一席之地》、《德布西森林》等,六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也曾以電視電影《阿水與國祥》、《三天兩夜》、《用力呼吸》分獲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女配角及單元劇最佳女主角獎; 短片《阿嬤的放屁車》、《闔家觀賞》獲金穗獎最佳女主角,亦參與舞台劇演出。最新作品為《一家之主》。

  • 連奕琦

    台灣電影導演、編劇,現任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2011年首部執導長片《命運化妝師》即入圍台北電影獎2014年《甜蜜殺機》挑戰台灣電影鮮少的黑色喜劇混合懸疑推理類型;2017年《痴情男子漢》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2018年《市長夫人的秘密》受邀為金馬奇幻影展閉幕片。自2018年開始擔任監製,參與多位新生代導演的創作開發過程,包括監製林暐恆(阿Ken)首部執導的《練愛iNG》。最新導演作品,劇集《華燈初上》正在後製中。

  • 林書宇

    台灣電影導演、編劇。2008年首部劇情長片《九降風》即獲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等多項大獎肯定。2011年《星空》改編自暢銷作家幾米的同名繪本,開創華語電影的兒童奇幻類型與風格。2015年《百日告別》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並入圍獲得國內外各大影展的肯定。2019年則以《夕霧花園》提名金馬獎最佳導演,近期擔任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更監製導演阮鳳儀首部劇情長片《美國女孩》。

  • 傅天余

    台灣電影導演、編劇。擅長以女性視角細膩捕捉人物情感。《人間劇場-你在看我嗎》獲第38屆金鐘獎單元劇最佳編劇。首部電影長片《帶我去遠方》入選香港電影節、台北電影獎、捷克卡羅維瓦力影展等多個國際影展。編導作品《黛比的幸福生活》獲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及沖繩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我的蛋男情人》入選釜山影展亞洲之窗單元。

  • 陳秀卿

    知名演藝經紀公司總經理,擁有多年的媒體、行銷、製作、發行與藝人經紀之經驗,製作過網路劇《推理筆記》,電視劇《大人情歌》、《幸福兌換券》、《若是一個人》等。旗下有胡宇威、龍劭華、陳亞蘭、羅家英、李宣榕等多位藝人。

  • 游惠雯(格格)

    台灣知名選角指導,作品包括《皮克青春》、《我的少女時代》、《目擊者》、《誰先愛上他的》、《孤味》、《我沒談的那場戀愛》、《緝魂》、劇集《返校》等,最新選角作品為劇集《火神的眼淚》 。